close

          

找外星人變容易?蘊涵低量鋰元素恒星能變太陽系找外星人變容易?蘊涵低量鋰元素恒星能變太陽系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9年11月17日 那些能夠形成“太陽系”的恒星往往會耗儘自己的鋰元素 (圖片提供:ESO/L.Calcada) 來源:科學時報 如今,尋找新的外星世界可能要容易得多。天文學家最近發現,那些蘊涵了低量鋰元素的恒星往往會演變出像太陽系一樣的天體系統,這一研究成果將能夠戲劇性地減少探測其他類地行星所需的時間。 迄今為止,嘗試確定其他恒星能否成為行星的母星的努力一直需要極大的耐性以及艱苦的觀測。天文學家掃描天空旨在尋找兩種特殊的恒星現象。一種現象是恒星的亮度出現剛剛能夠察覺而又規律性地變暗過程,這是由於環繞它運轉的一顆行星恰好從母星與地球之間掠過所致。另一種現象是恒星的徑向速度——恒星在星系中的速度相對於地球的速度——出現規律性但是極小的變化,這意味著恒星被圍繞其運轉的一顆行星的引力所牽引。天文學家碰巧發現的這兩種現象通常都是一瞬間且不穩定的。通過這些方法探測行星的嘗試往往需要耗費數月的時間,並且常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再說一下鋰元素。一些年輕的恒星會在周圍形成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小型的旋轉盤,而有些恒星則會在此基礎上結合出一個更大的旋轉盤,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原行星盤。天文學家認為,在前一種情況下,恒星會旋轉得更快一些,這是因為它並不會受到大型旋轉盤作用於恒星的引力牽引。照此推理,這種更快速的旋轉會將恒星內部的一些較輕的元素——例如鋰元素——聚集在接近星體表面的區域,這些元素在這裡將持續存在數十億年的時間。另一方面,原行星盤的存在將阻礙恒星的旋轉,從而導致鋰元素和其他較輕的元素沉積在恒星的核反應爐的深處。如果這種假設是正確的,那些具有較低含量的鋰的恒星應該更有可能成為行星的母星。 這便正是天文學家所發現的。在11月12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由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學院的Garik Israelian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了銀河系附近46顆擁有行星的恒星,以及116顆迄今尚未發現行星環繞的恒星。研究人員報告說,對46顆恒星的光譜進行的分析顯示出較 低的鋰含量,而其他116顆恒星則均具有較高的鋰含量——其中有半數恒星的運轉速度大約是擁有行星的恒星的運轉速度的10倍。 克羅埃西亞斯普利特大學的物理學家Dejan Vinkovic稱讚這篇論文讓人興奮,但是他說,至今尚未確切搞清為什麼擁有行星的恒星具有較低的鋰含量。Vinkovic表示,可能有一些不同於原行星盤的其他因素對化學物質的流失產生了影響。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陳如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